2017/09/27

此書500多頁,先來些基本資料,畫藍是我今天看完的部分。

Joseph A. Cannataci. The Individual and Privacy: Volume I (The Library of Essays on Law and Privacy)

  • Acknowledgements
  • Series Preface
  • Introduction

PART I THE TIME DIMENSION: PERSPECTIVES FROM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THROUGH PHILOSOPHY TO RELIGION AND TECHNOLOGY LAW

  • 1 Privacy in Eighteenth-Century Aleppo: the Limits of Cultural Ideals
  • 2 An Introduction to Stanner’s Concept of Privacy
  • 3 Privacy. A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 4 Japanese conceptions of privacy: A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 5 Privacy, Technology Law and Religions across Cultures

PART II THE SPACE DIMENSIONS IN PRIVACY PERSPECTIVES AND METHODOLOGIES: FROM EARLY DAYS IN SOCIOLOGY THROUGH SOCIAL PSYCHOLOGY TO THE SOCIO-LEGAL APPROACH AND THE COGNITIVE SCIENC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6 The Sociology of Secrecy and of Secret Societies
  • 7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ivacy
  • 8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Personal Space: Research Review and Theoretical Model
  • 9 Privacy Regulation: Culturally Universal or Culturally Specific?
  • 10 The socio-legal context of privacy
  • 11 Guide to measuring privacy concern: Review of survey and observational instruments
  • 12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Online Privacy Research: CONSENT as a Case-study

PART III THE CULTURAL DIMENSION: CONCEPTUALIZATIONS OF PRIVACY AND PERSONALITY AROUND THE WORLD

  • 13 The DAO of Privacy
  • 14 Conceptualizing Privacy
  • 15 “I’ve Got Nothing to Hide” and Other Misunderstandings of Privacy
  • 16 Lex Personalitatis & Technology-driven Law
  • 17 Data protection in Germany I: The population census decision and the right to inform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 18 Data protection in Germany II: Recent decisions on online-searching of computers, automatic number plate recognition and data retention
  • 19 Protecting the Right to Privacy in China
  • 20 Privacy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Name Index

講幾個比較不一樣切入如何討論「隱私」、「東亞社會」、「技術發展」和台灣現況的點:

  1. 2008年 Google Japan街景車那一件事,應該很多朋友在幾年前聽我提過,也就是說,隱私和「空間」在不同社會的情境之下,被普遍感知到已經造成「侵犯」的例子,就算是一個相同的技術突破(例如街景光達 LIDAR)、執行和呈現(一般民眾普遍能透過網路圖台看到),有沒有造成「侵犯」也會有不一樣的討論。
  2. 隱私概念有歷史、空間和文化的探討,這也是本書最大的貢獻之一,選出了不少相當好的文章。例如在歷史上,在18世紀都會化 (urbanization)之前早就存有千年到萬年的「隱私」概念,例如澳洲原住民、印尼峇里島原住民、孔教、老莊、日本戰後...等。空間則是在人際空間 (Proxemics)提到不少。我第一次知道這概念是14歲出國的在某本書上看到的,這對於在東亞社會出生,後來必須到「西方」世界工作或是其社會經濟體系停留的人而言,一定會有親身體認。若是再往 Sharia Law 的世界走去,那麼這個 proxemics 的感知絕對是更為深刻。這些都是在不同社會體系內影響空間隱私概念,適合具體觀察和理解在一個社會為什麼「不重視隱私」,或是為什麼「這個涉及隱私所以不能問」的具體錨點。
  3. 日本章節的那一篇,著手提到了幾個認知概念。由於這個社會不是只有單存的只有二元「公」「私」能看得清楚,細膩又複雜,所以作者群提出了幾個關聯的概念,希望能比較精確地闡釋日本人對於隱私理解之前的背後的「世界觀」:(1) 世界 (2) 世間(入世) (3) 異世 (4) 無私。我不懂日文,所以只能從英文回推。
  4. 宗教和國家 (state) 的角色,分別在19世紀,20世紀和21世紀,對於各種隱私「空間」的「界定」和「侵入」,扮演了什麼角色。
  5. 以傳統氏族、宗族和社會關係來界定一個人 (individual) 在網絡自我 (networked self) 的社會當中,對於隱私的自主權是不是一種邊界 (boundary) 的動態選擇權力。
  6. 幾個台灣社會的大規模隱私侵害例子當中,我看了這本書的幾個章節後,覺得缺乏人類學家、社會學家以及業者的積極討論。法的部分可能是談的比較多的,但我沒什麼特別想談的(因為我沒有此方面的證照和專長)。
  7. 若是長期的網路從業人員,自然會知道以前的 Safe Harbor 和現在歐盟的 GDPR 令人頭痛的地方,進一步也可能會聽過 Max Schrems 一人單挑臉書歐洲然後達成時代里程碑這件事有多麼的重要。這是在「法遵 (compliance)」和服務歐盟境內自然人所必須額外付出的龐大營運成本,也是台灣業者通常最為無知的地方。即使天天喊跨境,可能要舉個因為政策而影響到跨境業務或是營運成本是什麼的地方都說不清楚,更遑論以台灣政府的角度能提出什麼系統性對策來階段因應了。
  8. 如果是有一雙「商務」或「法務」的眼睛,那麼此本書一些章節會非常好看,特別是針對那些在 SaaS 服務或是未來「人工智慧」服務要進入不同社會的人而言。如果是非營利組織,在東亞社會要具體的提倡「資訊自主」權利,那麼不少文化和社會面的理解,將會有助於提出不同且能快速引起共鳴,切中更多人心的說法。

以上純粹來自於純記憶,其他相關討論等待10/07日精彩的活動再說。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