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9

這份報告很特殊。雖然我之前曾提到過網路人口紅利(以城市)為基礎的想法,但這報告的完整度高上許多。

世行 (World Bank) 從2007年往 “digital” 開發援助靠攏後的九年,終於展現體質改善的成果,這些成果反應在不同的報告,但這份「數位紅利」的報告卻是很有新意的一份,連 Technology Review 這份對世行處理議題非常陌生的雜誌都寫了一篇。那麼這份報告到底好在哪?

多數台灣政府機構談網路和數位經濟,目前脫離不出三條路線:

  • 趕搭單一「新興」數位領域,例如數位金融、跨境電商
  • 不自覺從單一國際主要業者角度來鎖定單一領域,例如從臉書、谷歌的資料中心來想招商,或是偷窺 Uber, Airbnb 來談「分享經濟」
  • 彙整本地數位、網路經濟業者所自陳的「成功學」路徑來擬定政策

不過政府機構本來就不是業者,再加上台灣政府機構在跨境議題的參與多半沒有「主權」作為後盾,因此近日所看到流行的談法,包含來自一些流行的專業媒體等,通常缺乏更為全面從經濟體、國家或是區域來創造數位紅利 (digital divident) 的論述深度和高度。

世行的成立精神本以扶貧(貧弱扶助)為主,因此在數位紅利的任何政策,必須有更為「包容」的核心要素。比如說:

  • 數位科技的轉型力量如何更為包容、效率和創新?
  • 過去數位科技在促進轉型(在社會、治理、經濟、產業、扶貧等)的影響不足,為什麼?
  • 數位溝通能力的差距非常巨大,如何彌補?

世行在這份報告提出了一個理解的架構,我們若抓提昇紅利的視角來看,可以歸納為這句話:「數字科技在數位發展策略的配套機制下,如何普及收益,並且降低控制、不平等和集中的風險?」

若是更深一層來看,我們看到幾個關鍵的概念:

  • 最大的障礙不在技術
  • 數位革命帶來利益,也帶來風險
  • 數位革命需要堅實的非數位基礎,例如法規、技能和體制

整份報告有三個版本:

報告最主要想要傳遞的訊息是:數位發展戰略需要比資通訊 (ICT) 戰略更為廣泛。根據過去各種不怎麼成功的經驗,那麼未來相關之配套措施(教育環境、經商環境、加強問責、非數位基礎設施、更安全開放的網路等)應該要如何建立,而世行的看法又是什麼。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