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8

近來「人工智慧」在台、韓等東亞國家所發展的熱炒趨勢,令人再度回味每兩三年一次的技術熱潮。技術的美好看起來總是能帶來社會競爭力低落的救贖,小則「固守家園」養小孩,大則「出外打拼」賺錢拿回來。這一切聽起來是如此合理和悲壯,於是我們的社會因為三年一次技術新詞,不知已經被拯救了多少次。

想想「雲端運算」、「大數據」和「智慧城市」,例如:雲端運算造福了「誰」?誰摸過?誰嘗過嗎?誰曾經為了雲端運算付錢?妳上一次用到雲端運算是什麼時候?雲端運算是電力,是自來水,還是免錢的空氣?妳要怎麼買,我要怎麼用?還有誰沒有用過?誰天天在用?為什麼有人沒有用過?用過的人多得到了什麼「好處」?在台灣用和在日本用,有什麼不一樣?在台灣買和在日本買,有什麼不一樣?我不買雲端運算,會發生什麼事?中小企業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不漸進導入「雲端運算」,會發生什麼事?會用「雲端運算」的人薪資會比較高嗎?誰在賣「雲端運算」?為什麼有人可以賣得比較貴?

上面這些問題都是舉例,是在幫不是「雲端運算」的直接受益者(經濟層面)問的。

同樣的,我們可以把「雲端運算」替換成「大數據」,不過問的方法可以轉變為:誰有大數據?為什麼他會有?掌握大數據有什麼好處?大數據是怎麼被用的?誰懂大數據?大數據是一個人可以懂的嗎?為什麼會有大數據?台北和新北,誰有大數據?雅加達和馬尼拉,誰的大數據比較完整?網路家庭(PChome)和蝦皮(Shopee),誰用大數據用的比較好?英雄聯盟(lol)和我的世界(minecraft),有在用大數據嗎?這樣問有沒有意義?

這些問法是不是在「專業人士」的耳朵聽起來,不怎麼的「專業」?

我們替換成「人工智慧」再來問問,這次問問題的人換成是對人工智慧保有高度好奇的朋友們:人工智慧買得到嗎?人工智慧的產業在哪裡?人工智慧和我的工作有什麼關係?我求職需不需要懂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可以幫我賺錢嗎?人工智慧要我在原本的業務行之外,再付出多少成本才能取得?取得有什麼好處?我怎麼選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如果比我的主管聰明,那怎麼辦?人工智慧就是機器人嗎?除了機器人之外,還有什麼是人工智慧的「載體」?

「汲汲」於「人工智慧」的專家和團隊可能笑說,這些問題都「問錯了」。如果絕大多數都是問錯了,那麼人工智慧和你我身旁99.999999%和其發展八竿子打不著的民眾而言,人工智慧在這個時間點,與你我仍然是沒有關係的。

可是,為什麼科技部部長這麼強調「人工智慧」?這是台灣「產業」的救贖嗎?什麼產業的救贖?新科技為什麼會帶來救贖?這救贖以什麼樣的型態「降臨」?誰會被挑選成為第一批救贖的對象?有第一批就有第二批,那麼為什麼第二批不是第一批?面臨人口紅利流失嚴重的東亞國家,小學生算是第幾批?中學生?大學生?義務教育唸完就直接進入職場的工作人口是第幾批?誰挑誰成為第一批?為什麼是誰可以挑誰?挑的人在哪裡?挑第幾批的是人嗎?

越問越模糊,越問越有味道,不過聽起來,人工智慧還是與你我無關。

但是,信誓旦旦的傳教士如此之多,那麼我們姑且信之,保留彈性。但總會好奇,到底「有關係」是什麼時候才會開始和你我有關係?這關係是被迫發生的嗎?我能有什麼選擇的權利?這選擇的權利我要怎麼才知道?這選擇是「權利」,還是只是某種二或三擇一的「必選」?

我不敢知道,我只會有更多的問題。人工智慧與你我無關,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妳要不要也說說看你的看法?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